二十大報告學習匯編 | 在文化強國建設中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發布時間:2023-05-15 點擊數:1855
來源:共產黨員網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新時代新征程文化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落實好報告部署的重點任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上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必須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堅持以立為本、立破并舉,推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要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壓實壓緊各級黨委責任,加強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和管理。黨和國家指導思想在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占據統攝地位,必須持續加強理論武裝工作,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工作體系,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更好把科學理論轉化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力量。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培育壯大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新聞輿論工作處在意識形態斗爭最前沿,必須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不斷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要掌握互聯網這個意識形態斗爭主陣地主戰場的主動權,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
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精神,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要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理想信念是精神之柱、力量之源。要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持續抓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引導人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要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融入社會發展、融入日常生活。
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文明是現代化國家的顯著標志。必須把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作為建設文化強國的重大任務,堅持重在建設、以立為本,堅持久久為功、持之以恒,努力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要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著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推動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要以實施文明創建工程為抓手,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培育時代新風新貌。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深化全民閱讀活動。完善志愿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廣泛開展志愿服務關愛行動,使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弘揚誠信文化,健全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發揮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的精神引領、典型示范作用,推動全社會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爭做先鋒。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基本途徑。要把發展文藝事業放在突出位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經濟政策。要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要著力提高文化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
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在5000多年漫長文明發展史中,中國人民創造了璀璨奪目的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建設文化強國的過程,既是傳承弘揚中華文化、增強其生命力和影響力的過程,又是吸納外來文化文明精華、推動中華文化不斷豐富的過程。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促使世界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中華民族。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著力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要深入開展同各國文化交流合作,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摘自《黨的二十大報告輔導讀本》)